【健康科普】别让酷热把你烤成“烤肉”——热射病小知识
2023-07-03 08:38:52管理员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其实是中暑的一种,属于重度中暑。但千万别因为「中暑」两个字就小看它。
热射病是由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无法有效散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多器官受损,其显著特点是发病时无汗、高热、神志障碍。)
它通常出现在户外工作或运动时,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根据文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受到热射病的影响。
热射病分类
热射病分两种
一是劳力型热射病,主要是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等。
二是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如何预防热射病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情况。
如果你出现了轻微的中暑症状,或许可以先采取一些降温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为热射病。
1. 保持足够的水分
身体在高温下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多喝水对于预防热射病非常重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要一次性大量地喝水,而是要分几次多次饮水。此外,还需要时刻关注身体的状态,如果出现口渴、头晕等症状,就应该立刻停下来补充水分。
2. 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会加剧身体的疲劳程度,增加罹患热射病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进行户外活动,并且在高温时段里也尽量待在阴凉处。
3. 穿着透气、吸汗的衣服
穿着透气、吸汗的衣服可以帮助身体散发热量,从而使身体保持凉爽。同时,选择颜色浅的衣物也可以减轻阳光直射对皮肤的伤害。
4. 保持清洁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很容易出汗,这就会导致细菌滋生。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身体的清洁,可以多洗澡、换衣服,并使用清凉舒适的护肤品。
5. 注意饮食
夏天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过量食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会让身体更易脱水。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了热射病的症状,应该立刻采取紧急措施。具体来说,可以将患者移到阴凉处,给他喝点盐开水,或者让他含一片薄荷糖。同时,也要尽快联系医生或呼叫急救车。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不妨带上一块湿毛巾或冰毛巾,随时可以利用它们降低身体温度。这种做法既简单又实用,不妨一试!
总之,预防热射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夏季高温中保持健康,既需要科学的方法,也需要良好的习惯。相信只要我们注意这些细节,就能轻松应对炎热的夏季!
急诊科是24小时开放的医疗服务部门,提供急性症状和意外损伤的紧急治疗。如果您遇到任何紧急情况,请不要犹豫,赶快到急诊科就医。
让我们一起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吧!
参考文献:
1. Casa, D. J., DeMartini, J. K., Bergeron, M. F., et al. (2015). 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Position Statement: Exertional Heat Illnesses.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50(9), 986-1000.
2. Armstrong, L. E., Casa, D. J., Millard-Stafford, M., et al. (2007).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dur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39(3), 556-572.
3. Epstein, Y., & Moran, D. S. (2006). Thermal comfort and the heat stress indices. Industrial Health, 44(3), 388-398.
4. Grogan, H., Hopkins, P. M., & Whiteman, O. (2018).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t-related illness. Emergency Nurse, 26(3), 20-25.
5. Johnson, E. C., Ganio, M. S., Lee, E. C., et al. (2019). Prevalence of Hydration Status in a Large, Multinational Sample of Endurance Athle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Nutrition and Exercise Metabolism, 29(2), 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