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失败?
2021-08-02 11:28:54管理员
幽门螺杆菌,这个小小细菌,因为可以导致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甚至胃癌等恶性肿瘤,如同过街老鼠,人人恨不得除之!
但它又是一种非常难缠的病菌,较难一次性根除它。若根除失败,是立即杀菌还是间隔一段时间再来杀灭幽门螺杆菌呢?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高,约有56%的人群感染。
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幽门螺杆菌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儿童高感染现象与家族聚集性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显著特征,家庭内传播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所以要“一人感染,全家检查”!
感染了,那就治呗!可这家伙顽固得很,想要彻底根除它,好像没那么容易!
张先生在今年初体检时查出来幽门螺杆菌,医生给开了四联药物(PPI+铋剂+两个抗生素,不太懂
好容易等了一个月,再次复查,仍然是阳性。这可让张先生烦透了,思来想去,找不出原因,于是来院咨询。
幽门螺杆菌在首次治疗失败后,幽门螺杆菌就会发生球形变,从而使幽门螺杆菌逃避药物对其的杀伤作用。
在此时,如果再用药治疗,不但难以根除幽门螺杆菌,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个时候,就需要延长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
多项研究表明,两次治疗间隔的时间最好是3~6个月,理论上间隔时间越久,治疗效果越好。
因此,如果不是非要短期内根除幽门螺杆菌,大可不必急吼吼地进行第二次治疗。
听医生的话,按照正规的治疗方案进行,间隔时间长一点,第二次治疗,除了阿莫西林,其他抗生素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必须要更换,有条件的最好做一次幽门螺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能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